12月20日晚,教育学院在15号教学楼727教室成功举办了“四百工程”系列之“百篇研读”第74期研究生读书分享会。本次活动特邀教育学院洪雷老师担任点评嘉宾,由2024级谭英、喻霞、石欣、吕怡然四位同学分别进行读书分享,活动由农碧琼同学主持,2024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全体研究生参加。
深度挖掘本土社会结构
谭英同学分享了费孝通的经典著作《江村经济》。书中以开弦弓村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农民消费、生产、分配与交易体系的分析,剖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和基本观念。谭英同学感慨此书对于理解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性质与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本土化研究树立了典范。

(图1谭英《江村经济》)
六大理论模式,透视西方教育管理
喻霞同学带来了托尼·布什的《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她按照目标、结构、环境、领导等四大特征,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归纳为正规模式、学院模式、政治模式、主观模式、模糊模式以及文化模式六大类别。通过对各模式特征和适用环境的解读,她指出,这些理论不仅影响了西方教育管理的发展,也为我国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贵的启示。

(图2喻霞《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
让教育成为财富:四大支柱与终身教育
石欣同学分享的《教育——财富隐藏其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极具影响力的教育报告。她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德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四大支柱,以及终身教育四个维度展开阐释,强调了报告中诸多突破性的教育理念对教育从业者的重大启示,并说明其对各国教育决策与实践的指导价值。

(图3石欣《教育—财富隐藏其中》)
组织行为与教育管理的相互影响
吕怡然同学则介绍了美国学者马克·汉森的著作《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对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详细探讨了领导、动机激励、沟通、组织变革等关键进程对教育系统的影响。她强调,教育管理者不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素养及领导能力,还需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享,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4 吕怡然《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
读书不仅在于“读”,更在于“思”
分享会结束后,洪雷老师对四位同学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他鼓励大家在介绍书籍内容的同时,更要透彻理解其理论内核,并善于将这些理论与习总书记的重要观点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为今后的论文选题打下坚实基础。

(图5 洪雷老师进行点评)
本次读书分享会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通过深入探讨多部经典教育著作,同学们拓宽了学术视野,也为今后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