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我院举行第三十三期“知·行”读书会,本次研讨主题为“从三个决议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张瑞敏、易新涛、瞿晓琳、孙卫华、胡祥、高海波六位老师应邀参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24级、2023级研究生参加读书会。读书会由2024级研究生黄月想主持。

在分享环节,高懿炜同学从党建、民主、外交三个维度出发,阐释了三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范亚丽同学聚焦三个决议的生成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分析了三个历史决议的价值意义;李霞同学以阶段性与整体性相统一的视角,明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脉络;胡意晗同学以“两个结合”为线索,提出应继承与发扬决议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发展。
在讨论环节,谭昌鸿、杨浩等几位同学就三个历史决议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深远影响等进行了讨论。
在点评环节,与会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研读质量提出建议。孙卫华指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学会“两条腿走路”,既要有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张瑞敏表示,要带着问题意识阅读文本,带着责任意识继承创新,要以敢为人先的担当将决议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去。易新涛强调,研究三个历史决议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恢宏历程,以系统思维对决议背后的历史经验作出总结。
(文、图:夏煊杰;编辑:张瑞敏;审核:汤振华;发布:金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