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热线:027-67843940 旧版入口

我馆王瑞莲、高婕两位老师赴贵州黔东南调研苗族姊妹节

作者:高婕   编辑:   审核:   上传: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1日 00:00   浏览量:   

      2014年4月13日至16日,为丰富我馆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资料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我馆作为beat365英国正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员的藏品部王瑞莲老师、研究部高婕老师,赴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调研苗族姊妹节。苗族姊妹节入选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台江县是姊妹节的发源地。此次调研,两位老师全程参与了当地组织的姊妹节相关活动,收集了丰富的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字资料。期间,她们到访台江县政府、台江县文体广播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等部门,向相关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同时,她们还深入到台江县下属的老屯乡老屯村、岩脚村,施洞镇偏寨村、塘龙村等地,进入农户家中,通过参与观察与访谈,就刺绣、服饰、银饰等苗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的生存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此次,王瑞莲老师主要针对苗族服饰及刺绣技艺进行专题调研。在老屯、岩脚等村寨的调研中发现,台江的苗族刺绣绣法非常丰富,几乎囊括了刺绣的各种绣法。刺绣的主图花纹在不同村寨及盛装、便装上分别使用破线绣、打籽绣、绉绣、平绣、挑绣、堆绣等,而主图边沿装饰则一般使用锁绣、辫绣、绞绣等。绣法不同,其艺术效果也各有差异。这些刺绣工艺的差别和主图花纹的不同,正是苗族服饰异彩纷呈的魅力所在。同时,针对“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婕老师也进行了专题调研。台江苗族银饰图案之华美、式样之众多,为苗族社会所罕见。台江苗族主要银饰有银角、银雀、银簪、银梳、银围头、银头花、银羽、耳柱、耳环、项圈、银链、胸锁、胸宝、手圈、手镯、银片、银泡等,一整套“银衣”可重达一二百两。苗族银饰制作技艺炉火纯青,主要有熔铸、压花、镂花、拉丝、焊花等工艺。在远近闻名的“银匠村”施洞镇塘龙村,高婕老师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根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对当地银饰的发展历史、银饰的锻造工艺及当代的传承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此次调研还得到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馆长高聪的大力支持。

 图一 台江姊妹节大型苗族盛装游演

 图二 台江姊妹节“百佳绣娘”竞技大赛

 图三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根(右)

      相关链接:姊妹节的由来与习俗

 

Copyright 2014 版权信息 beat365英国正版民族学博物馆
技术支持:武汉民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05003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