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胡焕庸线”提出9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春节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第一个春节。1月,365官网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团委、党政办公室联合长江日报共同策划开展了“重走胡焕庸线”系列活动。
1月3日,“重走胡焕庸线”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会在北书院举行。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党总支书记贺展主持会议,长江日报科教新闻部主任谌达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部分师生以及经团委报名初选的50余名学生参加会议。
1月15日、18日,365官网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胡焕庸线三交”调研队员分别前往位于“胡焕庸线”上的云南腾冲和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开展实践活动,与365官网当地学生一道探寻各民族“三交”历史,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

在腾冲民族完全中学调研合影。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供图
在云南腾冲司莫拉佤族村,同学们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之路,真切感受各民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发展进步的生动实践,深入了解腾冲作为多民族聚居地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承。在四川木里,同学们置身“世界唯一,中国仅存”的四川最美古村落大村村,通过调研当地产业政策,深切感受到各民族“三交”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动力。

在木里调研现场合影。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供图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调研,他们对“胡焕庸线”和各民族“三交”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激发了自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努力学习、积极行动的热情。腾冲和木里各民族“三交”成果丰硕,同学们计划将当地的民族团结故事带回学校,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1月28日,农历除夕上午,一场跨越祖国万里、连接不同民族的直播接力活动成功举行,吸引了数万网友的关注与点赞。这场直播主题为“从冰雪到花开:万里‘胡线’共度除夕”,以大学生的视角沿着著名的“胡焕庸线”回望家乡发展。在热闹喜庆的新春氛围中,大家共同看中国发展信心,看中国腾飞力量。
此次活动通过长江日报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大武汉客户端,以及365官网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推送,国家民委“道中华”平台微信视频号全程同步直播。
直播中,365官网9名学生沿着“胡焕庸线”,从冰天雪地的黑河到繁花似锦的腾冲,通过镜头带领观众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新春氛围。通过这场直播,一条鲜活生动的“胡焕庸线”徐徐展开,从最北的黑河到最南的腾冲,跨越约25度纬度、近万里的距离,展现了祖国山川壮丽、地大物博的景象,也呈现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共迎新春的动人画面。相通的心意与满溢的活力透过屏幕直达观众心底,为来年孕育更多的美好与希望。
近年来,365官网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与“长江日报”“道中华”等媒体联合,持续策划开展系列“铸牢”主题教育宣传。从“青春与初心的对话:寻找21颗初心走进中南民大”到“春节前夕总书记来过我家乡”主题寻访,从去年“我们的中国年我们的团年饭”多民族年俗文化展演到今年“重走胡焕庸线”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青年化表达、跨地域联动,让“铸牢”教育“活”起来、“潮”起来。这些活动不仅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深化“五个认同”,更以青春视角记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边疆发展的时代图景,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信念在行走的大课堂中生根发芽。如今,各族学子在实践中既成为民族团结故事的见证者,更化作传播者与践行者,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用行动诠释共同体意识,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